關注嘉義平埔族諸羅山社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平埔族當然是台灣原住民,但因中央主管機關堅持莫名的排除論及放棄論,導致西拉雅及諸羅山等平埔族群迄今無法取得原住民身份。經過西拉雅族長期爭訟,111年大法官宣判現行「原住民身份法」第二條違憲,須在114年完成修法;平埔族爭取原住民身份之權益案終見逆轉契機。
400年前嘉義諸羅山社就已活躍在台灣舞台,歷史文獻記載許多精采事蹟。例如1661年鄭成功登陸台南並持續圍攻熱蘭遮城,南部不少平埔村社投降,而鄭軍往北戰事卻在諸羅山、大肚受到平埔族反擊,鄭軍傷亡慘重。居住於熱蘭遮城外的歐洲商人、政務官、牧師、神職人員及眷屬共93人,輾轉逃亡到諸羅山社避難,包括歐洲歌劇著名的「受難英雄」漢布魯克牧師。諸羅山社成為收容對立陣營的避難所,部分歐洲人又轉潛居嘉義山區原住民聚落。
1655年派駐諸羅山社的政務官魯恩、職員、士兵、牧師牟士,同步於嘉義市築建辦公室與住屋。1657年在政務辦公區與平埔聚落之間的「中央廣場」鑿井(嘉義市蘭井街紅毛井);中央廣場(即水井廣場)不時出現紅髮碧眼的歐洲人、來自大轄區的各平埔族、高山原住民、漢人的擦肩穿梭,進出政務辦公區洽公。水井廣場熱鬧場景能見證370年前諸羅山社已扮演區域中心的角色。
諸羅山社有優良的鹿場獵區,經濟效益高,鹿製品的貿易額名列前茅。人口方面,1647年調查諸羅山社人口數為993人;1648年為1005人,明顯多於目加溜灣(善化)、新港(新市)、大目降(新化)。
1624年諸羅山社聚落於紅毛井旁,1704年前後遷居今中正公園附近,1920年蓋公會堂時遷移部分族人到竹圍仔(重興里、自由路以南,主姓宋.張.王.羅)。此外,乾隆年間諸羅山社析分為南社及北社;北社聚落於牛稠溪南畔(延伸至老藤宅與北社尾)。相關區域平埔族熟番後代居民,可查閱日據時代戶籍謄本是否有註記「熟」,據以登記原住民權益。(熟,代表平地山胞、熟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