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農信仰到三皇崇拜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早期農業社會重視神農信仰,據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1年統計,台灣奉祀神農為主神、登記有案寺廟共113;後期內政部統計為139座,若包括未登記的壇、堂、殿,共195座。神農大帝有多種稱謂:五穀王、先帝、先農、田祖、土神、五谷先帝、藥王、藥仙、開天炎帝、神農炎帝。

    民以食為天,神農創始農耕,被尊為農業神;嚐百草,發展醫藥,也成為醫藥神。早期台灣許多寺廟將五穀王列為同祀(或陪祀)神明,以嘉義市為例,據1933年相良吉哉編著「台南州祠廟名鑑」一書,包括南門鎮南宮、番社口的觀音亭、北社尾保安宮、大溪厝的紫微宮、山仔頂福山宮、盧厝的福德爺廟,都將五穀王列為宮廟祭神。

    神農大帝造型多樣,常見樹葉圍腰、露臂赤腳、頭長犄角、手捧稻穗等樣態,顯現是文明社會之前就存在的先天之神。台灣民間很早就有神農信仰,至1727年,清廷頒布由官方祭祀神農的諭旨,台灣各地紛設「先農壇」,祭拜農業神。諸羅縣(嘉義)先農壇設於南門外的春牛埔,屬官祀性質。

    嘉義大天宮的前身即為先農壇。由於朝代更迭及日治時代變革,嘉義先農壇的神農神位曾由民間輪祀,至1919年恭奉於保南境土地公廟(即現址)合祀。1948年將神農大帝從保南境土地公廟分出,於同一地點:和平路84號新建大天宮。

    神農炎帝在上古傳說歷史被尊為三皇之一,三皇雖有不同解說,通常指稱為神農炎帝、伏羲仙帝、軒轅黃帝。伏羲氏教導人民鑽木取火以烤食,冶煉金屬以成器,結網以漁獵,始作八卦以創文化。軒轅氏和史臣共同制定四季運行天文的曆法,支持倉頡造字,妻子螺祖養蠶製絲為服飾。三皇奠定文明發展,被尊為中華始祖神。

    主祀神農炎帝的嘉義大天宮,為提倡三皇道統本源永傳不絕,於1972年增祀伏羲仙帝和軒轅黃帝,成為難得一見的三皇崇拜宮廟,具有獨特性。據大天宮董事長盧朝南表示,廟方妥善保存百年神轎、執事牌等古物,宗教信仰及文物彌足珍貴。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