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嘉義市的保正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清代設有保甲制度,每10戶組一牌,10牌組一甲,10甲組一保,設有保長,旨在協助政府防止匪患,維護地方安寧。日治時期延續保甲制度,10戶組一甲,10甲組一保,設有保正,相當於現今村里長。初期主要在輔助警察事務。

    日治中期,保正任務擴及環境衛生、造橋修路、調解地方糾紛、辦理社會福利救濟等,已超出警察事務,需有相當條件才能勝任;又因係無給職,也要考慮選擇有經濟基礎者。保正職務為官派,如由在地的士紳擔任,對紛爭仲裁或福利爭取較具公信力。

    嘉義市有多位傑出人士擔任過保正,例如羅山信用組合主席陳際唐(商界聞人)、自動車會社社長林抱(戰後創辦商工日報)、英國殼牌石油代理商吳鴻泉(吳姓宗親會首任會長)、汽水製造商施天福、木材商邱塔、秀才賴世觀(賴雨若律師之父)、詩人方展玉(其子方輝龍曾任嘉義市長)、長老教會陳老英醫師...。保正經歷似乎是社經地位的晉身階,多位保正後來都當上民意代表。

    蘇協仁家族在米街及布街都有大型米店、布店、中西藥房等商舖。蘇協仁曾獲遴派為米街保正,並擔任保甲聯合會東區會長,是米街具代表性的菁英之一。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