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的路是原住民走出來的

    荷蘭佔據台灣中期,每年在台灣分區舉辦地方會議,散居各地的原住民長老紛紛從社址徒步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到會場,蹊久自成徑,走出路來。

    1641411日操著不同語言的14村社42位原住民領袖齊集赤崁會場,各族原不敢和他族說話,大家互不信任但集會時相互凝視,相互友善,相互親熱,無形中孕育出原住民的胸襟與視野,並且實質上也打通了南北各地、山區與平地的陸路交通路線。

    荷據後期,台灣西部平原交通路線大致成型。“1650年赤崁至淡水道里記記載,以每天一個徒步進度,共有10天半行程可走到淡水:1.赤崁,新港(新市),麻豆。2.目加溜灣(善化),哆囉嘓(白河),諸羅山(嘉義)。3.他里霧(斗南)。4.西螺。5.二林。6.大肚南社,牛罵(清水)。7.老衢崎(竹南)。8.竹塹。9.南崁(桃園)。10.淡水。其中第6行程為一天半。1650年舊大路和清代官道大致差不遠。

    台灣的舊大路是原住民走出來的。荷蘭人舉辦地方會議,也啟動原住民現代意識抬頭。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