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竹筍之島
撰文: 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台灣是「竹筍之島」,餐桌上四季都有竹筍可吃,春季有箭筍、桂竹筍;夏去秋來的季節有綠竹筍、麻竹筍、烏殼綠、轎篙筍;冬季可吃孟宗筍。
阿里山轎篙筍在外地較少見,因大量外銷日本。竹筍吃法多元,可吃鮮筍,或日晒成筍乾,或發酵成酸筍。我發現大部分人都愛吃竹筍,當然各人喜愛的烹煮方式不同。也有朋友怕吃了傷胃,可惜了!
台灣竹筍主要8種如下:
1.烏殼綠竹筍--產季:3月到10月。特徵:體型稍大,筍殼較黑。
2.桂竹筍--產季:3月到5月。特徵:臺灣原生種,外觀瘦長直挺,筍殼光滑有黑褐色斑點。日本竹劍、部落竹筒飯都需要用。
3.麻竹筍--產季:4月到10月。特徵:圓錐狀黃褐色,體積重量都居冠\因為纖維較多,常製成筍乾、桶筍等加工品。如果想吃鮮筍,挑長約30公分、碗口粗、拿起來沉甸甸最好。
4. 甜龍筍--產季:5月到10月,7、8月為盛產期。特徵:筍殼呈紅褐色且有絨毛,味道只甜不苦。
5孟宗筍--產季:11月底到隔年2月(冬筍),2月到4月(春筍)。特徵:筍殼有金黃色絨毛。
6.箭筍--產季:3月中到5月底、8月到10月。特徵:臺灣原生種,外觀纖細迷你,多層綠色筍殼包緊緊。
7.綠竹筍--產季:5月到10月,5月到7月為盛產期。特徵:彎曲牛角狀,名中帶綠,其實淡黃色才新鮮\彎彎的綠竹筍走現煮鮮食路線。
8.轎篙筍--產季:4月到6月。特徵:臺灣原生種,外觀高瘦微寬,筍殼有紫色斑紋\盛產在阿里山,也可稱為石篙筍或石竹筍。桂竹筍與轎篙筍是長很像的同科同屬表兄弟,只是桂竹筍比較瘦、轎篙筍比較紫。
(資料參考:農傳媒-鄉間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