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尋獲百年製材廠乾燥窯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10多天前,在嘉義製材廠旁,新發現一座乾燥窯。天啊!竟然在經常路過之處,尋獲被遺忘數十年的百年文化資產,猶如失而復得的驚喜!

    百年前,亞洲最大的木材產業在嘉義;將木材進行乾燥作業,是林木變成木材製品必經過程。日治時期1910年代,嘉義製材所建造長46米、寬7米的大型乾燥室,以及長5.75米、寬4.1米的小型乾燥室,後者俗稱乾燥窯。

    小型乾燥窯位於第二代製材工廠旁,建物主體結構為加強磚造,外敷水泥,其樑柱使用鋼筋混凝土補強。木料進出的窯門寬3.42米、高2.57米;密閉的窯門可能是左右對開式。目前內部仍留存操作桿、偵測孔、溫控儀表、部分管線遺跡、部分排氣孔,乾燥設施意象明確。

    乾燥窯規格屬於隔室式乾燥室,內部為容納木材製品固定放置的空間,乾燥作業完成之後,木材從同一入口處移出。在乾燥窯後方一側設有專用鍋爐室,產生的蒸氣透過管線進入乾燥窯,蒸氣、風扇連結作業,控制氣流循環,調解窯內溫度與濕度,達成木材所需含水率。

    19659月,嘉義製材工廠改設為勞工教育第二施教中心,進行木材、竹材加工,當時乾燥窯列為施教中心的廠房設備,持續運作使用。據台灣省政府檔案照片,顯示1965年鍋爐室及乾燥窯仍並存,亦可看出其相對位置,如今鍋爐室已消失,乾燥窯獨存。

    百年乾燥窯被忽略、遺忘數十年,默默無聞的閒置其間,建物結構及內部空間狀況尚佳,若能專案研究復原展示,嘉義營林製材所文化資產將又增加一處亮點。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