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轎的工藝價值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神轎是神明遶境時所乘坐的轎子,有「神明移動的廟宇」意涵,是民間信仰的重要物件。神轎形制代表主神的位階,以及寺廟興盛程度;其樣式是否適格,裝飾工藝能否合乎傳統歷史典故,都受到重視。

    據姚伯勳老師研究,台灣神轎參考清代車輿典章,而有文轎、顯轎、輦轎等形式,後來經過長期演變,又有武轎、鳳輦、大駕、花轎、龍鳳車、輦宮等種類。不同的神明因護佑功能及掌管行業相異,以致其服飾、儀仗、行列、神轎形式與等級各有區別。

    製作神轎係委請相關匠師組成工班執行,主要區分「工部」及「花部」施作,最後加以塗裝與安金。「工部」係由大木匠師與小木匠師負責選料、備料、製作構件外形、結構榫卯與組裝。「花部」則由鑿花匠師負責構件之精雕細琢,著重雕刻題材內容選定,包括吉祥祈福的紋飾圖案,以及歷史典故的戲齣故事,以彰顯神轎的藝術價值。

    通常對神轎的評價在要求堅固、美觀,適切的樣式與位階品級,豐富的裝飾設計,細緻的鑿花圖像,藉以襯托神聖、獨特神格。製作一件具有留傳價值的神轎,有必要保存轎身、轎頂、轎底的完整規劃設計圖,也包括正面、背面、左面、右面設計稿,及各面向的各組鑿花題材內容圖繪。

    此外,神轎製作期間廟方須不定期前往製作地點訪視,對各階段施作進度拍照存檔,未來可彙集為專檔或印製專書,一併將寺廟主事團隊成員名錄,以及施作工班各類匠師姓名完整記載,或留下「物勒工名」的紀錄。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