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大天宮50年前的故事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台灣早期農業時代,普遍信仰神農聖帝,民間俗稱「五穀王」,各地多有祭祀神農聖帝的宮廟。試解讀半世紀之前嘉義五穀王廟的歷史文化故事。
嘉義市大天宮主祀神農聖帝,1948年重建宮廟後,一張1950年代的「立春日」舉辦農民節慶典活動照片,顯示半世紀前的大天宮建物立面,宮廟廣場恭置神像與神轎,以及相關儀仗器物、執事牌、長腳牌,並放置多件書寫文字的立牌,試解說如後。
1.照片左側兩件保生大帝、福德正神的長腳牌,上沿都註明「保南境」。清代以來,嘉義城16境的境域名稱有多種不同說法,其中保南境約於吳鳳路至南門街一帶,境主廟為保南境福德正神及大天宮。
2.慶祝農民節立牌,下沿書寫市公所及市農會字樣。嘉義市公所成立於1951年11月29日,市農會也同期設立;農民節訂於每年立春日,而立春日多在2月或1月份,因此研判此張老照片應晚於1951年拍攝。
3.多張書寫文字的立牌內容有「要積極增產,要建設臺灣」、「要保持耕者有其田的成果」、「要節約消費,實施總動員」等標語,是當時政經社會的映照。有關「耕者有其田」政策係於1953年實施,因此研判老照片應晚於1953年。
大天宮位於嘉義市和平路84號,主祀神農聖帝,至1972年在宮廟內增祀伏羲聖帝及軒轅聖帝,成為合祀三皇的宮廟,具有特色。在更改為合祀三皇之前,有一則累積城市文化底蘊的故事: 1969年大天宮邀聘哲學家江文鐘,長期宣講儒學、道教、佛教教義,以及孔子、孟子哲學思想,闡釋三皇聖帝的聖業聖蹟,提倡中華倫理道德文化,吸引廣大人群追隨,並且成功協助大天宮籌募興建前、後殿建築經費。
江文鐘為台北人,別名江韵鏘,是台灣音樂先驅江文也的胞兄。江文鐘早年留學日本千葉大學,畢業後再到北京大學遊學,向蔡元培校長、哲學大師熊十力請益、交流,學術研究有成。戰後和嘉義結緣,在嘉義市定居40餘年,對城市文化著有貢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