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陳澄波畫作看紅毛埤

            撰文: 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藝術作品不只呈現美學,還有更為寬廣的文化價值。陳澄波許多寫實畫作,充分映照台灣的歷史、地理與常民文化。

    高雄市立美術館2011年出版陳澄波畫冊,內有2件陳澄波寫繪嘉義紅毛埤作品,第一件於1942年創作,第二件創作年代不詳。謹嘗試將畫作和史料對應,企圖研究作品年代的紅毛埤。

    經查閱台灣荷蘭時代檔案,以及清代台灣府志、諸羅縣志等文獻,都無紅毛埤的湖潭記載,只有名為紅毛埤的聚落。嘉義市地名辭書說:日治時代雖設有紅毛埤庄,但當時並未有一方水潭。...今潭底所在則是一片谷地,上有廣闊田園和幾戶人家,地名叫做“枋仔林”。另查1905年出版的「台灣土地慣行一班」,書中則記載為“洪錨埤庄”。

    因應嘉義化學工廠需求大量用水,並支援民生用水,乃於1942年規劃建置水庫,將枋仔林聚落一帶、凡海拔40公尺以下地段盡沒入潭中,而成今日的蘭潭。興建工程由嘉義市水道擴張工事事務所土木技師山根長次郎設計建造,1944年完工,順利達成支援工業用水的目標,對嘉義化學工廠成為當時世界最大"醱酵式"溶劑生產廠,具有相當貢獻。

    1942年水庫規畫定案後,基地範圍屬水源管制區,居民須配合遷移外地,住屋及地形地物均依進度沒入水底。研判第二件畫作可能是1942年水庫建置之前的創作。

    至於畫作中有釣魚及舢筏捕魚畫面方面,依漢字對「埤」、「潭」係有不同界定,通常溪、河屬河川;湖、潭屬湖泊,為深水池;埤、塘屬淺水池。清代方志說,就地勢卑下、蓄水灌田謂之陂 (俗稱埤)。紅毛埤枋仔林庄附近,似因地勢低而蓄水成為淺水池,有利生活與農作。另據嘉義市常民文化協會2007年調查資料,當年86歲耆老林鳳廷說: 19歲時鳳梨會社輕便車鐵軌鋪設在蘭潭潭底,當時蘭潭只是一條小溪溝,確實沒有大水池的蹤影 68歲江訓說: 小時候常去紅毛埤底玩耍。"老地方"商店江老闆說: 我家以前就是在潭底。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