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端午節憶舊慣習俗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蔡榮順

    後天是端午節,在台灣民俗節日中,和農曆新年、中秋節併列三大節。近30年來,因居家和職場環境大幅改變,古老流風遺俗逐漸消逝。

    農曆5月初5端午節,俗稱五日節(或五月節),歲時舊習有:1.包粽子,2.喝(並洒)雄黃酒,以驅邪,3.插菖蒲、艾蒿等藥草,以強身,4.趴龍船(划龍舟),5.儲存午時水,6.屏東佳冬鄉石戰(雙方互丟小石頭),...等。

    目前台灣除了吃粽子之外,多處舉辦龍舟競賽,民眾參觀踴躍,成為端午節盛事。影像為1945年美國出版的“世界地理雜誌”(英文版)專題報導台灣趴龍船的盛況。

五日節有許多宗教活動,例如苗栗竹南慈裕宮的謝水神,台北北投屈原宮遶境,嘉義雙忠廟祭典等。

    宗教信仰在地化後,各地祭儀日期變得不同,以創建於1689年的嘉義第一古廟:雙忠廟為例,奉祀唐朝張巡和許遠兩元帥的祭儀日,依1933年相良吉哉書寫為55日(端午節日)和128日;1934年鈴木清一郎書寫為55日(仍是端午節日)和1216日;2001年寺廟名錄確有不同書寫,為58日(非端午節日)和128日。另,北部同樣祭祀兩元帥的日期有512日或410...

    時代改變,舊例無蹤,謹記。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