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鹿吃鹿肉的故事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鹿肉的營養價值高,口感比牛肉、羊肉都更好,也比羊肉沒有腥味,同時易於消化和吸收,在世界各地普受喜愛。近幾年,台灣也常見鹿肉美味上菜,是不敢吃牛肉、羊肉者的另一選擇。
據史料記載,400年前台灣原住民及平埔族都嗜吃鹿,當時除了喝鹿血、吃鹿肉,還吃「百草膏」-生吃鹿腹中尚未完全消化的草;吃「膏蚌鮭」-將鹿的內臟放於甕中醃漬;吃鹿胎...。
清朝康熙及乾隆皇帝數次在宮廷舉辦「千叟宴」,菜餚包括「鹿尾燒鹿肉」,那時代的觀點認為鹿尾比熊掌更佳。民間俗話:天上龍肉,地上鹿肉;從漢醫藥觀點,鹿的全身都能藥用。《本草綱目》︰鹿肉味甘,溫,無毒;補虛羸,益氣力,強五臟,養血生容。又記載:鹿胎,調經養顏,解諸毒。因而有「皇帝獵鹿喝鹿血,皇后尋鹿吃鹿胎」說法。鹿角則是龜鹿二仙膠的原料。
古代皇帝喜吃鹿肉益腎補身。據記載,明朝將鹿肉列入宮廷御膳及節慶賜宴,例如著名的「鹿鳴宴」,邀請考上科舉功名者享用鹿肉美食,並藉由《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該詩有宴集賢臣、讚美新科人才為國服務之寓意。
台灣將人工飼養的鹿定位為「家畜」,不屬保育類野生動物,當然可宰殺(但不得獵捕國家公園內飼養的鹿)。各地西餐廳有鹿肉料理,在夜市燒烤攤位也有賣鹿肉,其鹿肉來源,係來自養殖業者或從國外進口。此外,由於台南有養鹿產業,台南佳里推銷「鹿食文化」-鹿肉特色餐;綠島人以養鹿為副業,伴手禮賣鹿肉乾;2023年屏科大推廣鹿肉料理,開發3道前菜、2道湯品、7道主餐與2道副餐等鹿肉菜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