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嘉義市古碑面臨殘滅命運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嘉義市號稱古城,但對於古石碑卻不關心,任其自生自滅。200多年前刻置的「重修文廟碑記」,內容文字逐漸滅失,恐成為無字天書的殘狀。文化資產主管單位怠職,將對不起嘉義。
清代臺灣的教育發展從學宮--文廟--碑記而建置。康熙年間只有台南、鳳山、嘉義有府.縣學,設置學宮、文廟。1716年「重修諸羅縣學碑記」毀於林爽文事件戰火,1815年嘉義重建學宮,並刻立碑記,保留迄今。
目前置於孔廟廣場龍邊的文廟碑記,是嘉義教育史、文化發展史的珍貴稀有古物,但因沒有遮蔽,碑面長期有青苔附著滋長,以及鳥糞與多樣微生物寄生,而產生腐蝕,石碑面目可憎,碑記文字漸毀失,恐將是繼孔廟虎邊的玉峰書院碑命運,成為無字天書,形成一片空白,喪失文化價值,令人痛心。
「重修文廟碑記」內容,在記述320年以來多位嘉義縣令關照文廟的政績、學宮遷移過程、林爽文事件戰毀、士紳重視教育...等,具有映照嘉義政治、教育、文化、社會變遷等歷史意義,是嘉義珍稀的寶物。
事實上,平時的巡視與基礎清潔工作不可少。文化部文資局且有保存維護古石碑的多元處理方案,利用藥物及科學技術方法,完整保護石碑。
對記載歷史發展史的古碑加以關心,是每位國人應盡的義務;公部門文資主管責無旁貸,不宜怠惰卸責,讓嘉義市又蒙塵,損失文化資源。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