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歷森林伐木現場記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前些日子有機會親歷森林造林區,觀看伐木的前置勘查及伐木實況,以對照20年前我撰寫的林業書籍映襯,是難得的體驗。
人工造林地位置於中海拔山區,當初播種植樹時,設有簡易小路,但數十年來小路未被使用,進出路徑被高聳蔓生雜草、雜樹及垂蔽枝藤掩蓋埋沒,已無路徑遺跡。但資深山林工作者仍能依經驗觀察,研判前往人造林區的路徑,真厲害。
林區小路坡地左右下陷,前往前置現場勘查時,需駕駛高底盤、大尺寸輪胎、可控性的四輪驅動車,逐步嘗試前進;坐在車內隨著車輛忽上下震動、忽左右搖擺、忽向前、忽倒退,可用「驚險萬分」形容。
20年前我在書中撰寫日本人的伐木步驟,對照現今相關工具已進化,而鋸伐的受口與追口的技巧仍不變;至於工人在樹木即將倒下前,會高呼口號,有如唱歌優雅曲調 ,旨在告知附近人員注意安全的做法,曾被不懂者說:日本人在山林一面工作,一面唱歌。
其實,大聲呼口號或似唱歌旋律,能引起旁人注意迴避。2千年前出版「淮南子」書中的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意思是說在行進間扛重物時,大聲叫口號「邪..許...邪..許」,一則是幾位工人力量的同步集中與放鬆,二則在引起旁人注意。(邪許的讀音口氣為:耶..唬..)
人工造林地的漸伐(分次採伐)是必要的。造林地的林木太密集,或對他木有妨害,或遮蔭影響生長,需將部分林木砍伐,以促進造林區環境良性循環。依規定由主管機關將人工林區的伐木過程全程錄影存證。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