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手押輕便鐵道客貨運輸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日治時期,手押輕便鐵道客貨運輸,取代清代傳統的人力肩挑貨物、獸力拉車、坐轎,效率更高,並可和縱貫線火車連結。1905-1930年代,手押輕便鐵道曾風行全台灣。

    輕便鐵道泛指窄軌鐵道,包括機械動力式的糖業、林業鐵道,以及動力來自人力、使用人力推壓台車前進的手押輕便鐵道。1912年全台灣已有42家手押輕便鐵道會社經營,至1915年鐵道長度超過1600公里,幾乎遍佈台灣西部城鄉,是當時重要交通工具。

    手押輕便鐵道對貨物運輸貢獻很大,山區物產從產地現場以人力肩挑下山,再利用手押輕便鐵道運送、流通到城市,當時以樟腦、茶葉、菸葉、薪炭、蔬果為大宗,而山區居民的民生需求物品、米、糖、鹽,也透過手押輕便鐵道送達偏遠街庄、集村聚落,對沿山鄉鎮的發展頗有影響。

    經營手押輕便鐵道,需先鋪設鐵軌,購置台車,僱用「後押人夫」;「後押人夫」指稱在後面推壓台車向前運行者。一部台車可乘載4人,或載貨300-400公斤;在鐵道上行駛時速10-15公里。台灣北部和中部的手押輕便鐵道相當發達,南部因為糖廠闢築使用機械動力的輕便鐵道兼營客貨運,因而相對較少。

    嘉義狀況特殊,阿里山林業鐵道方便沿線的鄒族及客家聚落產出樟腦與山產輸出,但是林業鐵道以外地區,例如中埔、梅山、竹崎、大林等沿山區域仍有運輸需求。嘉義市及上述沿山地區的輕便鐵道會社多達8家,例如:台中輕鐵嘉義出張所、內外食品、打北線(打猫至北港)、中嘉線(中埔至嘉義市)、內埔線、梅子坑線、嘉義軌道、台灣鑛業嘉義出張所。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