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糖期票、糖棧單、糖街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台灣最早的期票:糖棧單於1946年由台糖發行,屬於可轉讓的有價證券。嘉義市糖街的糖舖有如期貨公司,得收受台糖發給農民的蔗農糖寄存棧單,墊發現金給農民,此現象是台灣戰後砂糖經濟特色。

    戰後,台糖鼓勵農民種蔗,訂定分糖制度,蔗農將甘蔗送廠壓製成糖,可分得定額砂糖。初期農民與台糖分糖比率為4852,後來調整為5050,5545。蔗農分得的砂糖暫存放台糖倉庫,改領取台糖核發的蔗農糖寄存棧單,農民隨時可憑單向台糖提貨,或換領現金,亦可將棧單賣給市場糖商,換取現金。

    政府開放期貨交易之前,1969年代就有地下業者經營糖棧單的期票交易,俗稱哈達。起初在北港糖廠附近,有人經營地下哈達交易。不久,嘉義市中正路一銀分行旁,設有哈達交易處所,每天有數十人前往交易糖棧單,也有不少來自各縣市糖商加入,絡繹不絕。糖商賭注於國際糖價漲跌、賺賠風險之外,且能掌控大量棧單,有助於砂糖實物運銷各地。此種糖單哈達金融,歷時十餘年。

    以嘉義市為例,糖街位於中正路與成仁街交叉路口一帶,1947年蔡自明等4位朋友在中正路共組大型糖舖,店名德成、元成、聯成等糖行,設有數個店面,砂糖進出熱絡;由於資金及市場業績佳,棧單操作數量大,儼然是嘉義糖業交易中心。當時專業糖舖還有中正路聯發及成仁街、民族路等糖舖。

    17世紀荷蘭殖民時期,招募閩粵漢人來台種蔗製糖,砂糖外銷成為國際貿易一環。日治時代新式機械製糖,外銷產量創記錄,台灣被譽為砂糖之島。戰後因國際糖價低迷,以及台灣生產成本過高,而逐漸降低產量,目前已從糖業出口國轉變為進口國。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