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嘉義平埔族: 諸羅山社是魯羅阿族       蔡榮順撰文

諸羅山社活躍在歷史舞台

    平埔族研究是近幾年來台灣歷史的顯學,但是諸羅山社不見了,好像被遺忘了嗎?

    1630417日諸羅山社首次出現在荷蘭的文獻中,當時諸羅山社是平埔族重要的一族,活躍在台灣歷史舞台。依荷蘭時期人口數調查,諸羅山社有268户、993人,僅次於蕭壠、麻豆、大武壠社,而超過新港、大目降、目加溜灣等社。

    1644年荷蘭人召開地方會議,結論事項宣讀,指定新港社長老以西拉雅語言,及諸羅山社長老以Tarocaij(雲嘉通用)轉述。後來荷蘭當局也派遣政務官、執事人員、兵士和牧師進駐諸羅山社(今嘉義市蘭井街紅毛井附近)荷蘭人據台時期,嘉義地區住的"當地人是平埔族諸羅山社。

    當時歐洲人繪製地圖,標示北回歸線通過台灣,北回歸線的下沿為魍港,諸羅山社在北回歸線附近平原活動。南邊和西拉雅族比鄰,由於獵場及贌商利益,界址常與麻豆、蕭壠社發生糾紛,曾透過政務員調解認為[麻豆和蕭壠社獵場沒有超過Livoetcho溪的南邊和西邊]
    諸羅山社北鄰打猫社(今民雄,為打猫社,不是打貓社),雙方和睦相處; 但北方部分獵區與虎尾壠(今褒忠)交界,則常有嚴重糾紛。1661年荷蘭測量師菲力普梅被鄭成功指定協助測量屯墾土地,路線有經過諸羅山社。清代郁永河、周鍾瑄、黃叔璥的著作,都以"諸羅山社"稱呼。

台灣平埔族分類

   為了學術研究的方便性,而將族群加以分類。 "族群是人類學在研究人類群體生活的過程,所發展出來的一種概念,用來指稱人類生活世界中某一群集體生活的人。人類學家認為"族群""種族"不同,族群"強調文化的差異,"種族"著重生物學和遺傳學的作用。(以上錄自梁志輝與鍾幼蘭2001年著作)

    田野調查是人類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台灣平埔族學術分類作業始自1897年,總督府委託伊能嘉矩進行192天的實地調查,在結案復命書中,將平埔族分類為10族,其中的嘉義為Lloa魯羅阿族。 伊能氏將部份研究結論發表於1899年出版的《東京人類學會雜誌》第154號,該雜誌依據伊能氏的手稿,繪製平埔族分布略圖。

    1908年總督府令全台19廳、5個支廳進行平埔族現地普查,次年警察本署提出調查報告書,嘉義平埔族為魯羅阿族。該書為國立台灣圖書館珍藏本,是該館唯一的寫本,彌足珍貴。

    數十年後,當平埔文化逐漸失落,突然有人發明說嘉義是洪雅族"和安雅族",新名詞從天而降。事實上,1899年伊能嘉矩的平埔10族論,諸羅山為Lloa(魯羅阿); 再過30年,移川子之藏卻發明Hoanya族,將Lloa併入;此外, 1949年之後,學界大多視嘉義為Lloa(魯羅阿)族,但有人將諸羅山社改列為Arikun(阿里坤)族。聽說是因為阿里坤和阿里山很相像,兩者就排在隔壁。諸羅山社命運坎坷,族別被文字凌虐,說法分歧,任意改來改去。

    某些平埔族的區域研究已漸成熟,如Siraiyi(西拉雅)Kavalan(噶瑪蘭),而中部地區略顯混亂,較有分歧。嘉義平埔族運氣差,最早分類的伊能嘉矩列為Lloa,後來可能被其他學者寫錯,或印刷排版手民之誤,將LloaAriKun對調,但因大師級署名,沒人敢指正,都做好人; 尤其同門師徒尊師重道,迄今繼續沿用錯植的內容,官方出版的[台灣地名辭書](嘉義市),及[嘉義市志]即是。

    幸好有學者翁佳音、鍾幼蘭等人仗義執言,撰文考辨,但却未見效果。稱[諸羅山社屬於和安雅族的阿里坤族]之錯誤引述,迄今ㄧ直在官方和民間文書中傳抄,完全無力更正,真是怪現象。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