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鄒族.步道.日本人的路           ( 蔡榮順撰文 )

    20世紀初期修築阿里山鐵道,從山腳下的romasana(鹿麻產)登高至多林、十字路、二萬平,沿途穿越鄒族imucu(伊母祝)群及 tfuya (特富野)群的傳統領域,而鐵道沿線車站成為鄒族新交通節點,例如奮起湖站連結lalauya(樂野)社,十字路站連結 tfuya(特富野) 社以及lalaci(來吉)社的交通。

    除了鐵道建設,日本人同時修建村社之間,以及連結車站的步道,這些步道被鄒族人稱之為ceono maya ,意思指為日本人的路。其中有些循鄒族古道整修,另種植樟樹、相思樹等行道樹。

    1910-1929年修建ceono maya “日本人的路共有15段(條),例如沙米箕到頂笨仔,沙米箕到來吉;頂笨仔及來吉分別到十字路,十字路到蛤里味,十字路到達邦。鐵線橋部分為1928年達邦與里佳之間,及1929年達邦鐵線橋。

鄒族本質理性、温和,日本人透過誠懇、正派的劉闊通事居中溝通協調而互利發展。鐵道及日本人的路步道都有助於鄒族最早接觸20世紀新文明,擴大時代視野及發展生產新模式。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