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木工藝傳習所的故事

            撰文: 金龍文澳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日治時期除了學校工藝課程之外,台灣總督府在各地又設置工藝傳習所,藉此發揮在地優勢產業資源,例如木藝、漆藝、藺草、竹藤、陶藝等等。

    從老文獻、老照片中,可瞭解地方特色工藝歷史。1928年日本商工省設立工藝指導所,國井喜太郎擔任所長;嘉義籍蘇茂申留學日本研究工藝,1934年獲得國井所長頒發研究證書。1935年蘇茂申返鄉擔任嘉義工藝傳習所助教。1936年總督府殖產局在嘉義營林所主辦的木工工藝講習會,蘇茂申是師資之一。

    工藝指導所旨在協助工業的產銷,不同於美術類的工藝,也不是民俗藝品,而著眼於國家經濟視野的經濟產業型工藝品。嘉義市為發展木工藝產業,在1918年成立嘉義工業傳習所,部分作業基金向民間募資,雲林縣首富廖承丕(廖文毅之父)參與出資。

    戰後,不少縣市成立工藝專修班,嘉義和南投的工藝班曾有一定程度的競爭,至1954年南投縣成立工藝研究班時,嘉義工藝班的班主任顏水龍及主要師資王清霜、蘇茂申等人都被挖角。蘇茂申從嘉義北漂至南投(家屬仍住嘉義),和有台灣工藝之父稱譽的顏水龍一起為台灣工藝人才培育工作,奠定了深遠的基礎。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