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亞洲第一大製材廠揭秘

            撰文: 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日治時期嘉義順

    一百多年前,台灣第一個機械化的木材產業誕生在嘉義市,先進的設備及規模不只台灣第一,更是當時亞洲第一。建物因受地震震毀而消失,大家都不知道到底有甚麼稀罕,連遺址都對阿里山林業候選世界遺產有加分價值。

    電力是現代文明的基礎,1917年台灣平均每100人僅使用3.8盞電燈,而嘉義製材工廠於更早的1914年啟用,當時產業需求大量且穩定電力,而於製材廠旁建造火力發電廠自行發電,用電力傳動各類重型機械進行製材。

    亞洲第一大的嘉義製材廠絕非浪得虛名。一百多年前以鋼筋混凝土建造三層樓廠房(部分為2層樓,建物背面及正面如照片12),建築基地約1000坪。1樓為剖鋸基座、電力管線、傳動軸承基座、輸送帶基座,及階段性鋸屑室;2樓為剖鋸機與附配運材車軌道;3樓為整鋸室。

    自動化製材流程概略為:將浮在貯木池的原木導引至工廠前方池邊,由定點裝置的送材軌道自動拉出水面,再續拉至工廠2(照片34),經轉材裝置將原木滾至送材車,正式進入流程(照片56),透過剖鋸機將原木縱剖成所需尺寸木材,完成大剖作業。

    巨大的原木運送及剖鋸過程,都以電力傳導機械自動化作業。大剖作業的9呎帶鋸機由一條超過15公尺長的帶鋸及兩個大圓輪組成,一個圓輪直徑約274公分(9),兩個圓輪組裝總高度約636公分,其中的下輪約2/3垂置到1樓,其餘下輪及上輪在2樓空間,動力達250HP馬力,機具設備從美國引進,製材效率極佳。

    嘉義製材工廠成為觀光熱門景點,1915年福建農校校長何纘率師生參觀製材廠形容為:有滾輪以任其運送,任裁其寬窄厚薄,惟鋸機是賴,無所扞格;1916年福建省長代表張遵旭到嘉義參觀,形容為:雖巨木大材,轉瞬間即可製成。

    亞洲第一大的嘉義製材工廠能見證20世紀初期的工業文明,可惜194112月遭逢中埔大地震時震毀,開工27年後只留下遺址。1942年於動力室北側新建第二代製材工廠。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