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學在平埔族村社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蔡榮順

    台灣第一所學校於1636年設立在平埔族新港社。29年後,1665年明鄭建(台南)孔廟,清領初期做為學校,從清朝觀點,稱孔廟為全台首學,但距平埔族村社設學校,已慢了近50年之久。

    隨著政權更迭,台灣學校教育歷經神學、漢學、日本語等階段性變化。16365月,荷蘭人在新港社(今台南新市)開辦台灣史上第一所學校,學習基督教神學,並引進西方讀、寫、識字訓練,進而教導拉丁字母拼寫平埔族語言。(留存的古文書被稱為新港文書)

    起初教學所需拉丁字母書等教材,係人工抄寫。尤紐斯牧師編撰後,交由Pitt Ariaen 及另一軍職支援者共3人抄寫100本以上。新港學校之後,陸續於麻豆、目加溜灣、大目降、大武壠等村社設學校,受教者超過千人。後期並延伸到諸羅山與打猫社設學校。

    1648年荷蘭國立文書館檔案,荷蘭人積極平埔族教育,共開辦三種學校:1.少年學校、2.成年男子學校、3.成年女子學校,期間並曾於蕭壠創設幼稚園,學童達253人。

    1717年出版“諸羅縣志”有趣的內容,記載原住民以拉丁字母拼寫文字:習紅毛字,橫書為行,自左而右;字與古蝸篆相彷彿。...紅毛字不用筆,削鵝毛管為鴨嘴,銳其末,搗之如毳(即細毛),注墨瀋(即墨汁)於筒,湛而書之紅毛紙。

    時值教師節,不忍節慶愈淡。但有識者不忘尊師重道,嘉義大學校友於校園內立碑:永懷師恩---嘉農情懷千古留,恩師愛心百世仰。

祝教師節開心、快樂!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