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服飾連結台灣歷史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蔡榮順

    原住民文化是台灣最底層的文化基礎。原住民無文字,導致歷史書寫欠理想,但從傳統服飾,獲得另一個文化視角。

    早期台灣原住民曾居住海邊或平原區,和外界相當交流。據北投文物館長李莎莉的研究,典藏17世紀排灣族男子上衣的衣料,是荷蘭人據台時期的毛料;小琉璃珠綴飾是和荷蘭人的交易品。

    原住民刺繡類方面,李館長認為“十字繡”可能也是向荷蘭人學習技法,尤其對西拉雅及大武壠影響最深。雅美(達悟)族有著名的男子銀盔,但蘭嶼無銀礦,而是向路過的商船“以物易物”換取銀幣;清代和日治也傳入銀幣及冶煉技術,達悟人自行打造而成。

    南島語系中,達悟人流傳祖先來自菲律賓巴丹島,400年前互動頻繁,一件由整隻牛皮製成的甲冑,相傳是與巴丹島人交易所得。

    原住民稀有的精品服飾268件,平時分別典藏在中研院、台灣大學、台灣博物館、史前博物館、順益、北投等6個館,自2018/6/1-12/9區分二個檔期,在故宮博物院南院展示。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