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迷霧森林與鄒族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蔡榮順

    台灣中高海拔有不少霧林,每天有周期性雲霧現象,大約在午後即濃霧罩頂,不見陽光。

    據學者Hager 研究,全世界只有1%森林可稱為霧林。台灣卻有極豐富的山地霧林區,孕育珍貴的檜木,為全球僅有7個檜木家族分類群的2個:台灣扁柏與台灣紅檜。

    山地霧林阻礙陽光,濕度與低温影響土壤,不適合一般農耕及居住。以阿里山鄒族為例,醫學不發達年代,鄒族深受瘧疾危害,人口銳減。由於瘧疾利於海拔1000米以下生存,鄒族逐次從平原遷至高山,定居1000米左右的達邦與特富野。並未達迷霧帶。

    台灣高山雲霧帶約於海拔1500-2500米之間,有些生物適合此環境,以致台灣特有種生物比率高。迷霧林不適合人類居住,阿里山檜木霧林成為鄒族獵區,顯見原住民傳統智慧。

    附註:台灣因東北季風和西南氣流影響,來自海洋潮濕空氣遇到高山,被迫上升,水氣凝結成雲霧,滯留山巒谷地,形成一條終年潮濕多雨的雲霧帶。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