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塵的嘉義聖神宫

              撰文: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

    台灣很少有一座寺廟能見證並參與城市多次大變革;同一座寺廟在200多年當中有三種不同角色扮演;尚保存290年的木雕神像及180年前石碑等文物;現有廟體為81年前興建,是目前嘉義市寺廟建物歷史最悠久,比國定古蹟嘉義城隍廟更早。

    如果不珍惜上述資產,那還有什麼是文化資產?嘉義市鎮南聖神宮是被長期怠忽、漠視的文資珍寶,蒙塵已久,等待擦拭,重現光芒。

    聖神宮前身為1793年創設的文昌閣,是第一至三代諸羅城垣範圍改變爭議之下,取得平衡的產物;是遷移自嘉義縣學內正統官設文昌帝君的延續傳承;是日治因拆除南門城而重建的寺廟;是科舉時代由官方設置的高等教育書院....

    1938年嘉義市尹伊藤英三嚴格執行寺廟廢合、眾神昇天案,迫令廢除全市60餘座寺廟,僅保留道教(城隍廟)、佛教(地藏庵)、儒教(聖神宮)各一廟,聖神宮逃過一劫,終能保存維護諸多古文物、歷史見證、遺址。

    現有廟體於1936年前施工,包括工匠等相關人員姓名都註記在老照片上。廟內保存的觀音雕像係1727年置於南門城樓的守護神。廟前放置[嚴禁衙蠹酷索水錢班數]碑,是1837年嘉義籍舉人林希哲、蔡廷槐等人號召提醒而製作。

   (詳細內容及文化資產一覽表,請參閱蔡榮順撰寫的嘉義市鎮南聖神宮的文化資產價值一文,刊登於嘉義寫真 -第六輯一書)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