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族諸羅山社的社址》

    平埔族的社址是社群的聚落,隨著游耕區域和環境改變,聚落隨著遷移,一個社群的社址不只一個(以上引自張素玢教授)。數個聚落之間,或因人口數多,或某些主客觀條件,其中一個聚落成為具代表性的主社址。不同年代的主社址有遷移現象。

    諸羅山社有文獻記載的第一個社址在今嘉義市蘭井街紅毛井一帶。16554月,荷蘭當局首次派遣政務員Loenius(魯恩)率職員與兵士進駐諸羅山社,並為政務員{建造一座很好的住屋}; 同年9月派駐牧師Musch(牟士)1657年建造牧師房舍(兼教室用){先用黏土,再用石灰和砂子裝修}{房子內部和外部並使用大量磚頭}(以上在 { } 間的文字,為《熱蘭遮城日誌》譯註文)。爾後開鑿水井(今紅毛井),水井位於諸羅山社聚落的中央廣場。

    水井(今蘭井街紅毛井)位置正是17世紀諸羅山社的聚落中心---中央廣場。明鄭時期的營署設於諸羅山社的主社址北側,用以監管平埔族群。

    1704年建造諸羅城; 1717年諸羅縣志繪製山川圖時,諸羅山社址已遷城外的[番社](今中正公園); 1920年日本政府徵收[番社],改建成嘉義公會堂,諸羅山社又遷至[竹圍仔](重興里自由路以南)

    諸羅山社的主社址多次遷移,事出有因,過程曲折,是另一個研究題目。

arrow
arrow

    蔡榮順(草地老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